古道劲风
见到要鸿鹏的时候,他正在忙着再雕一个自己的作品《古道劲风》,这是中国美术馆要收藏的。作为一个雕塑家,作品能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最高的荣誉,而且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包头、甚至是内蒙古美术界的荣誉。要鸿鹏是我市著名的雕塑家,近几年雕塑艺术之风强劲地“吹”进包头这座城市,以要鸿鹏为首的雕塑家把包头的雕塑带到了全国,带到了中国最高美术殿堂。
坚持自己的梦想
2000年,在市四建工作了20多年的要鸿鹏下海了。在公司时就做装修工程的他,开始打开零工,为别人做家装,一直做到2004年。
因为从小在少年宫学习过美术,当时的老师马莲、郑俭和王宏才(后来都成为内蒙古地区的著名画家),都很欣赏他,美术也成了他一生的爱好。他的同学有成为中国著名美术家的王虎鸣、刘金贵、王晓宏,加上他的姐姐和妹妹一直从事美术工作,这让他一直没有放弃美术的梦想。高中毕业后,他直接参加了工作,在公司也是搞宣传,一直没有脱离美术。小时候的油画功底,平时的写生画像,让他的美术之路,没有费多大的周章。2003年,他又开始了专门的美术创作,他选择了一个美术门类里比较艰难的行当:雕塑。妻子在一所学校里工作,有固定收入,那几年搞家装也有些积蓄,可以保证生活无虞。他全身心投入,开始了深入而专业的艺术探索。
让心灵沉静下来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雕、刻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一个雕塑作品的创作全过程分为:创作草图、制作支架、制作泥稿、翻制石膏、作品石膏打磨、制作蜡型模具、蜡型模具修整、打磨完成、铸铜喷漆、彩绘完成。要鸿鹏不断学习,多方借鉴,大量尝试,三年的沉潜,一旦爆发,就取得了最好的成绩:2006年,要鸿鹏的雕塑作品《汉子们》入选自治区美术作品展,荣获一等奖。这是几十年的厚积薄发的结果。雕塑的创作要很长时间,所以,每年不会有太多,他保持着一年一到两个大型作品的节奏,十多年来,他创作了22个。
 汉子们
之后的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作品获得自治区、全国的各类大奖:2007年《寻》、2008年《老两口》、2009年《鹰舞》等五件作品。2009年,他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修,师从著名雕塑家张得蒂、申红飙、尚晓风等先生。名师出高徒,在这几位名师的指点下,他的艺术和技艺突飞猛进。2012年《阳光下》、2013年《汉子们》、2015年《搏克手-1》、2016年《搏克手-2》、2017年《古道劲风》、《击》获得很多全国性的奖项,而且有的是最高奖,这在全自治区绝无仅有。其中,2016年《搏克手》被中国“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确定为资助项目”。2017年,《古道劲风》入选2017年北京国际双年展,是全自治区唯一入选的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击
 老两口
匠心独具的风格
视野开阔、题材独特使他的作品在全国独树一帜。
“我的作品取材于我们熟悉的地域文化——草原文化,通过表现草原人物的勃勃英姿,体现他们雄壮而健硕的身体,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我就是有这样的草原情结,它表现出来,是我的追求。”要鸿鹏表示。每年,他都要到全国各地区参观各种雕塑,到草原上更是很多次,尤其是那达慕的时候,那是必去的,在草原上,骑手搏克手等人物的阳刚之气,让他深受震撼,“我就是要表现他们的阳刚气质,把他们的精神用极富冲击力的场面、氛围,给观众以震撼,体现美术作品的正能量!”
后来,他成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为内蒙古骆驼酒业博物馆创作大型组雕《酿酒》。为山西阎锡山博物馆创作《孙中山与阎锡山》。为恩师马莲等塑造了人物肖像。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孙振远评论道:“我看到要鸿鹏的《草原之魂》,感到这是一组充满动感、颇具强悍大气的雕塑图。这组雕塑充满着昂扬向上的力量,展示出勇敢拼搏的精神风貌,显示出草原儿女竞舸争流的英雄气魄,透露出钢城人民‘博大、进取、包容、友爱’的豪迈情怀。”
 青铜阿爸
他的作品受法国雕塑家马约尔影响较大,国内则受叶玉山的影响,走的是写实性雕塑的路子,就是用饱满的形体,雄浑的风格表现蒙古人的体量感和精神状态。“准确的造型,刚劲的线条,重叠的塑面,构成了雄浑、大气、强悍的气势,组成厚重、古朴、和谐的构架”这是专家对他的评价。
要鸿鹏表示:“今后,我将继续配合市里的文化艺术工作,在包头普及雕塑这种造型艺术,还将创作更多的群雕,既要继续表现现实的草原题材,也要扩展到历史题材,为包头留下一些可以传之久远的作品,我也会继续为之努力的。”
(责任编辑 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