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匠人正在雕花

制作银饰的工具都十分精细

经过雕刻的银碗

已雕刻完成的马头

一把把待上油的马头琴

铜制品成品

敲敲打打,精雕细琢

制作者正在用工具将木板烫软,塑形
盛夏来临,又到了草原迎客的季节。来到青城的大小景点,我们又能看到一辆辆载着八方游客的大巴整齐地停在那里。
当然,来到魅力青城,游客们一定会将关于草原的记忆带回家。因而,在首府青城最美的旅游季节,内蒙古特色的手工纪念品也成为畅销物,小到蒙古族银饰、烫画、铜制品,大到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这些蕴含着丰富的蒙古族文化发展的手工制作品如同一种印记,镌刻着草原的文化与内涵。
今日,就请跟随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的镜头去看看民族匠人用指尖传承的有关蒙古族文化的制作品,体会匠人匠心,感受手工制作的美感。
蒙古族银饰是最受女游客青睐的物品。而对于异常喜爱白银的蒙古族来说,纯手工艺品在如今成为了一种具有原始气息的现代时尚,并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毛毡烫画,用电烙笔在毛毡上画出活灵活现的蒙古马、草原雄鹰。这烫画看着漂亮,但却是个巧活儿,稍有不慎,在烫画过程中就有可能因为手臂的稍稍抖动而前功尽弃。
上面镶嵌着民族特色花纹的蒙古族铜制品,看似古老而又新潮,而这些花纹需要手工匠人一点点的打磨雕刻,加之铜制品硬度较高,想要把它们塑造成圆鼓鼓的茶壶、奶壶,绝非易事。
蒙古族服饰向来备受外地游客的喜爱,其以精美的民族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如今的蒙古族服饰更加趋向于生活化,服饰上每一个民族特色的花纹都需要手工制作人一针一线的去缝制。
来到内蒙古首府,在街头巷尾、在景点处最容易听到的曲子就是由马头琴演奏出来的,那悠扬的声音好似在为游客讲述着草原的点滴故事。作为马头琴的制作匠人,他们需要选料、绘图、雕刻、打磨,除了前期制作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工序外,还需要不断地精雕细琢、调音,直到拉出那种“清、厚、脆、纯”的声音。采访中了解到,每把马头琴都不相同,树木的材质、年轮的疏密、琴箱的厚薄等等都会对琴音产生影响。因此,选购一把马头琴,那便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收藏。
(责任编辑 魏佩)
|